国内第一批买Vision Pro的用户后悔了吗?

随着Vision Pro在美国上市接近三周,第一批用户已经开始思考是否要退货的问题。 不久前,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对Vision Pro的门店退货情况进行了报道。总结起来,美国消费者的退货理由主要包括...

日期: 2024-03-05 12:49

  随着Vision Pro在美国上市接近三周,第一批用户已经开始思考是否要退货的问题。

  不久前,彭博社记者马克·古尔曼对Vision Pro的门店退货情况进行了报道。总结起来,美国消费者的退货理由主要包括:重量太大;操作麻烦;应用及内容生态匮乏;视野受限;可导致眼疲劳等等。

  针对这些问题,界面新闻记者也向国内首批用户询问了他们的感受和意见。由于Vision Pro尚未在美国之外的地区销售,国内的消费者大都通过代购或者靠亲友带回产品。

  黄铭杰目前已经使用了一周多,在他看来视觉呈现效果是Vision Pro最大的亮点,他也不认为视野方面存在太大问题。对比其他头显类产品,Vision Pro在显示清晰度方面达到了现有产品中最好的水平。

  此外,他表示Vision Pro的交互方式并没有那么令人头疼。总体来说,新用户只要掌握基本“看准”和“捏手指”操作就能用起来。黄铭杰体验后觉得,只要不是大量输入的场景,这套交互模式只是习惯的早晚时间问题。

  但是,无法长时间佩戴是Vision Pro的一个显著痛点。黄铭杰表示,虽然双环带版本会分散一些重量在头顶,但总体还是有明显“头被勒住”的感觉,基本上在佩戴10分钟以后摘下来,就已经是长时间戴滑雪镜的状态。

  另一位消费者Jasmine也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,通常15-20分钟就会有明显的佩戴感,主要是眼睛下方的脸部会承受很大的压力。

  在Jasmine看来,它更适合特定职业用户,例如产品工程师或者空间设计师。在他们需要拆解、还原或者模拟实体产品的工作场景中,如果有相应软件配合,工作效率会大大提升。

  到目前为止,黄铭杰每天都会想起来使用Vision Pro,但没有一次是“非用不可”。

  “我更多的想法是探索,有空就探索,没空就不探索了。”在他看来,看电影和玩游戏当前还不足以让他持续使用。目前只有“开会”这一个场景他是愿意的,因为这可以在不用出差的前提下还原大概80%的沟通体验。

 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品罗的联合创始人,黄铭杰在专业角度上并没有将Vision Pro简单视为消费电子产品,“我对它的理解,与其说是一种产品,不如说是一个开发者工具。”

  黄铭杰认为,苹果只是在第一代产品中必须把各项极致体验先“堆”出来,比如算力、屏幕、音响、交互等等,然后让全球的游戏或软件开发者先理解使用方法,再共同挖掘可能性。

  根据他的体验,在AI大模型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发展的带动下,前几年一度风靡的元宇宙概念,有一定机会得以实现。

  在国内会选择代购Vision Pro的消费者,通常有这样几类特征:对消费电子领域的前沿产品极度热爱,对“苹果公司出品”具有相对信任,对于下一代计算平台的变革抱有好奇。因此,很多人的购买原因都是相似的,“没有理由错过这样一代产品”。

  但现有大量反馈都指向——第一代Vision Pro或许的确只适合极少数群体。“初代产品大概只适合Geek(极客),超级Geek。”黄铭杰说。

  而对于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,Vision Pro是值得买的,只是不是这一代。第一代Vision Pro的两大缺陷已经很明显:硬件上,佩戴体验不够舒适,导致使用时长受限;软件上,应用程序等生态内容匮乏,导致使用场景受限。

  这两方面都有相对明确的优化路径。重量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不断减轻,应用生态也可以随着时间和加大开发者投入逐步完善。

  从iPhone 1到iPhone 4,苹果用了近四年。如果历史是相似的,迭代三四年之后的Vision Pro,或许才会真正开启下一代计算平台的进程。

返回顶部